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Vim 3 vimrc
阅读量:6936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7

本文共 650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1 分钟。

Vim 系列教程目录:

什么是 vimrc

vimrc 是 Vim 的配置文件, Vim 在启动时会加载 vimrc 文件, 你能想到的几乎所有的配置(包括主题, 快捷键, 插件设置等等), 都可以配置在 vimrc 中, 所以, vimrc 在 Vim 使用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. Vim 是极其依赖 vimrc 配置的, 没有经过配置的 Vim 又丑又难用, 但是你如果懂得怎么配置, 就可以把 Vim 变成你想要的样子.

这里要明确一个概念: vimrc 中的大多数配置都是 Vim 命令模式下支持的命令, 都可以在命令模式下使用, 但是在命令模式中使用时, 只针对当前打开的 Vim 实例有效, 关闭了 Vim 之后再次打开, 之前在命令模式下的设置就无效了. 而配置到 vimrc 中, 每次 Vim 启动时都会自动读取并执行, 所以可以自动生效.

那么 vimrc 文件在哪呢? 打开 Vim, 使用 :version命令, 即可查看 Vim 的版本信息, 其中就包括了 vimrc 文件的位置. 我的电脑是 Windows, 可以看到类似如下输出:

VIM - Vi IMproved 8.1 (2018 May 18, compiled May 18 2018 18:36:07)MS-Windows 32 位图形界面版本 带 OLE 支持包含补丁: 1...     系统 vimrc 文件: "$VIM\vimrc"     用户 vimrc 文件: "$HOME\_vimrc" 第二用户 vimrc 文件: "$HOME\vimfiles\vimrc" 第三用户 vimrc 文件: "$VIM\_vimrc"      用户 exrc 文件: "$HOME\_exrc"  第二用户 exrc 文件: "$VIM\_exrc"    系统 gvimrc 文件: "$VIM\gvimrc"    用户 gvimrc 文件: "$HOME\_gvimrc"第二用户 gvimrc 文件: "$HOME\vimfiles\gvimrc"第三用户 gvimrc 文件: "$VIM\_gvimrc"       defaults file: "$VIMRUNTIME\defaults.vim"        系统菜单文件: "$VIMRUNTIME\menu.vim"复制代码

通过上述信息可知, vimrc 文件的位置其实非常多, 加载顺序是自上而下, 找到第一个则使用第一个, 后续的不再使用, 如果第一个找不到, 则会依次向下寻找, 直到找到为止.

这里有一个问题, $VIM$HOME 指的是什么? 这两个变量的值可以使用如下命令查看:

:echo $VIM:echo $HOME复制代码

$VIM 是 Vim 安装目录, $VIM 可写为 $vim, 不区分大小写, $HOME 是用户目录, $HOME 区分大小写.

Windows 版的 Vim 在安装时, 会自动在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 _vimrc 文件, 也就是 $VIM/_vimrc, 即 "第三用户 vimrc 文件", 其他 vimrc 文件都是不存在的, 所以一般来说修改 $VIM/_vimrc 文件即可.

Linux 和 Mac 的查看及寻找方式也是一样的, 同样是使用 :version 命令, 这里不再赘述.

接下来我们就可以修改 vimrc 文件了. 在这之前请切记: 不要把任何你不理解的配置放到你的vimrc中, 你可以在网上找到成吨的 vimrc 配置文件, 但那都是别人的, 如果你不理解他们的配置, 一切照搬过来, 那结果是很糟糕的.

PS. 我后续的演示及配置都是基于 Windows 的. 另外, 在修改 vimrc 之前, 请先自己备份一个, 确保改坏了还能恢复回来.

基本修改

首先第一条要修改的就是: 关闭兼容模式. Vim 默认是以兼容 Vi 的模式运行的(Vi 是远古时期的 Vim), 在这种模式下, 很多 Vim 的高级特性都无法使用, 所以首先就要关闭兼容模式, 请把这条配置放在你 vimrc 文件的第一行:

set nocompatible " 关闭兼容模式复制代码

vimrc 中, " 号后面的内容为注释.

修改并保存之后要使之生效, 需要重启 Vim. 还有个更简单的方法, 就是在命令模式下输入 下面两个命令中的任意一个:

:source $vim/_vimrc:source %复制代码

大部分情况下, 执行完上面的命令后, vimrc 的修改会立即生效, 但是有些特殊配置执行完这两个命令后不能及时生效, 这时就只能重启 Vim 了. 另外, :source 命令可简写为 :so

UI 相关配置

如果你觉得默认字体不好看, 可以使用如下配置修改字体:

set guifont=Consolas:h14复制代码

这表示使用 Consolas 字体, 字号为 14.

另外, 对于一个成熟的 vimer 来说, 界面上那些菜单, 工具栏什么的都是没啥用的, 可以关掉.

" 关闭工具栏set guioptions-=T" 关闭菜单set guioptions-=m" 关闭左侧滚动条set guioptions-=L" 关闭右侧滚动条set guioptions-=r" 启动时最大化autocmd GUIEnter * simalt ~x复制代码

注意: vimrc 中, 赋值配置的 = 右边最好不要有空格, 有些值加了空格无法识别.

编码相关配置

Vim 的编码系统比较混沌, 几乎说不清楚, 总之你按照下面的配置方式就没问题了:

" 设置vim内部编码set encoding=utf-8" 设置编辑文件时的编码set fileencoding=utf-8" 设置 Vim 能识别的编码set fileencodings=ucs-bom,utf-8,cp936,gb18030,gb2312,big5,cuc-jp,cuc-kr,latin" 设置终端模式(非 GUI 模式)下的编码set termencoding=utf-8" 防止特殊符号无法显示set ambiwidth=double" 解决 console 输出乱码language messages zh_CN.utf-8复制代码

文件相关配置

默认情况下, Vim 在运行期间会生成临时文件和备份文件, 以及修改历史文件(undo文件), 这些文件用处不大, 都是可以关掉的.

" 文件被外部改动后, 自动加载set autoread" 不生成备份文件set nobackup" 不生成临时文件set noswapfile" 不生成 undo 文件set noundofile复制代码

还有个很重要的设置: 打开文件类型检测. 这个设置几乎是必须打开的.

" 自动检测文件类型, 并根据文件类型显示代码高亮, 设置缩进格式, 加载对应插件filetype plugin indent on" 相当于下面三行" filetype on        " 根据文件后缀以及文件内容检测文件类型" filetype indent on " 根据文件类型设置相应的缩进格式" filetype plugin on " 根据文件类型加载相应的插件复制代码

编辑器相关配置

下面的配置是大都是和编辑相关的:

" 显示行号set number" 显示语法高亮syntax enablesyntax on" 显示 tab(>---), 空格(^), 换行(¬)set listset listchars=tab:>-,trail:^ ",eol:¬" 突出显示当前行set cursorline" 开启自动缩进set autoindent" 智能缩进set smartindent" 编辑时按一个 Tab 键相当于输入4个空格set tabstop=4" 格式化时缩进尺寸为4个空格set shiftwidth=4" 让 Vim 把连续的空格视为一个 Tab, 删除时可以一次删掉一个 Tab 的空格数量set softtabstop=4" 把制表符转换为多个空格, 具体空格数量参考 tabstop 和 shiftwidthset expandtab" 在行和段的开始出使用 Tabset smarttab" 合并两行中文时, 不在中间加空格set formatoptions+=B" 合并行时不添加多余空格set nojoinspaces" 高亮显示匹配的括号set showmatch" 高亮显示搜索到的关键字set hlsearch" 即时搜索set incsearch" 智能大小写敏感, 只要有一个字母大写, 就大小写敏感, 否则不敏感set ignorecase smartcase复制代码

经过这一系列配置, 你会发现你的 Vim 变好看了一些, 也更好用了一些.

按键映射

Vim 中有大量的快捷键(按键映射), 除此之外, 你还可以配置自己的按键映射.

使用 :map 相关的命令可以定义自己的快捷键. map 命令的本质是将一个按键序列转化为另一个按键序列. 这里我们根据一个例子, 来理解 Vim 的按键映射. 在命令模式下执行下面的命令可以将 F3 映射为一个功能: 在文件最底部输入文件名.

:map 
GoFile Name:
"%p复制代码

在命令模式下输入上述命令, 回车, 然后在普通模式下按 F3, 你会发现文件底部输入了当前文件名, 很神奇吧.

接下来解释一下上面的命令干了什么: 首先使用 map 命令进行按键映射, 要映射的键是 <F3>, 然后空格后面的内容就都是新的按键序列了, G 移动到最后一行, o 开始一个新行并进入插入模式, 然后插入文本 'File Name: ', 然后<Esc>键进入普通模式, 然后使用 "% 访问文件名寄存器, 最后 p 粘贴出寄存器内容.

可以看到, 按键映射本质上就是一系列输入, 包括各种模式的切换, 都在输入序列中了.

map 命令可以在普通模式, 可视模式下工作, 有时候需要在特定的模式下使用某些按键映射, Vim 也提供了相应的命令, 如下表:

递归 非递归 模式
:map :noremap 普通模式, 可视模式
:nmap :nnoremap 普通模式
:xmap :xnoremap 可视模式
:cmap :cnoremap 命令模式
:imap :inoremap 插入模式

这里解释一下递归的问题: 假设你将 按键 a 映射成了 按键 b, 又把按键 b 映射成了 命令x, 当使用递归命令映射的情况下, 你按 a 键, 最终会执行 命令x, 如果使用非递归命令映射, 则你按 a 键, 会执行 b 键的功能, 只有按 b 键, 才会执行 命令x.

结论: 如果确实应该使用递归, 则使用递归映射, 否则一般使用非递归映射

另外, F1-F12键, Esc键, 回车键等各种功能键都有对应的字母序列, 可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:

help key-notation复制代码

注意: 功能键的字母序列不区分大小写, 即 和 是 等效的.

另外, 使用上述命令配置的按键映射只对当前 Vim 实例有效, 重启 Vim 之后就无效了. 那咋办? 很简单, 把配置写在 vimrc 中就可以了, 下面是我的一些按键配置:

" 将 kk 配置成 esc, Esc 键太远了, 从插入模式到普通模式, 连续按两次 k 即可inoremap kk 
" ctrl-h 光标左移一格inoremap
" ctrl-j 垂直下移一行inoremap
" ctrl-k 垂直上移一行inoremap
" ctrl-l 光标右移一格inoremap
" 按 U 执行 redonoremap U
" shift 回车, 在下一行输入inoremap
" 在可视模式下使用p粘贴时不替换寄存器内容, 这里是利用了黑洞寄存器vnoremap p "_dP" 对于很长的行, vim会自动折行, 此时 j 或者 k 就会一下跳很多行," 使用 gk,gj 可以避免跳过多行, 但是不方便, 所以做了如下映射.nnoremap k gknnoremap j gjvnoremap k gkvnoremap j gj复制代码

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: 在插入模式下, 我把 Ctrl-h/j/k/l 映射成左下上右, 不觉得麻烦吗? 并不, 因为我使用另一款软件: KeyTweak, 把 Ctrl 键的位置换到了 Alt 键上, 这样我就能很方便地使用 Ctrl 键了.

<leader>

<leader> 键是 Vim 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按键, 被称为前置键, 默认是 \, 这个键的作用是: 先按下前置键, 松开后再按别的按键, 就可以形成一套快捷键.

由于 \ 键比较难按到, 一般都会将前置键改为容易按到的键, 我将其改为 ;了, 需要在 vimrc 中添加如下配置:

let mapleader=";"复制代码

然后就可以很愉快的使用前置键映射各种快捷键了:

" 将 
键配置为 ';'let mapleader=";"" 按
w 保存文件nnoremap
w :w
" 按
2 执行上一次的宏nnoremap
2 @@" 可视模式下按
y 将内容写入系统寄存器vnoremap
y "+y" 按
p 将系统寄存器中的内容粘贴出来nnoremap
p "+p" 按
no 取消搜索高亮, 没错,
键后面可以跟键序列nnoremap
no :nohlsearch
" 按
k 向上移动半屏nnoremap
k
" 按
j 向下移动半屏nnoremap
j
复制代码

可以看到, 前置键的映射方式和其他键的映射方式是一样的.

需要注意的是, <leader> 键的按键映射可以将多个按键映射成另一个序列或指令, 例如:

" 将 
no 映射成命令 :nohosearch
nmap
no :nohlsearch
复制代码

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: 如果既有 <leader>n, 又有 <leader>no, 那么当你输入 <leader>n 的时候, Vim 就得等下一个按键 o 的输入(类似于 kk 映射成 Esc), 这会浪费一些时间, 甚至影响你原本的意图, 所以多个键映射尽量不要出现"同序的相同字符", 改为 <leader>nn, <leader>no 就不会有问题了.

我的 vimrc

很多 vimer 会把自己的 vimrc 挂到网上, 供别人参考. 这里也贴一下我的 vimrc 地址吧:

我其实配置的东西比较少, 大都是些基本配置, 而且添加了详细的注释, 很容易看懂.

小结

现在, 你几乎已经是个高阶玩家了, 现在的你再去看 Vim 的文档以及各种 Vim 的文章, 就很容易看懂了.

转载于:https://juejin.im/post/5cf4ed27f265da1b6028edde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C++11实现模板手柄:委托构造函数、defaultkeyword分析
查看>>
Ignatius and the Princess III(母函数)
查看>>
使用setsid替代nohup
查看>>
筛选法求素数
查看>>
Andorid Async-HttpClient阅览
查看>>
http协议格式
查看>>
测试in和or的执行时间
查看>>
tomcat下iims的配置感悟
查看>>
基于redis的分布式缓存disgear开源到github上了
查看>>
Objective-C:自定义Block函数
查看>>
C与OC、C++的区别
查看>>
Hibernate 1、Hello Hibernate
查看>>
迷宫城堡(强联通targin)
查看>>
FreeRTOS代码剖析
查看>>
JAVA多线程面试题
查看>>
CentOS安装时小坑记录
查看>>
Java中的SerialVersionUID
查看>>
iOS-UI篇—简单的浏览器查看程序和Tomcat简单实现
查看>>
【MongoDB】The description of index(一)
查看>>
Java中将unix时间戳转化为正常显示时间
查看>>